2019-09-11 14:09:48作者:admin来源:未知

  当你的孩子情绪紧张或焦虑时频繁“鬼脸”———眨眼、挤眉、吸鼻、噘嘴、张口、伸舌、点头等,不要以为这是孩子故意调皮捣蛋,这可能是一种无法自我控制的疾病———抽动症。专家认为,家长不必过于担忧,最好采取“三不”原则,因为到青春期,约有70%的孩子会自愈。如果情况严重,最好坚持用药3-12个月。那么抽动症到底应该怎么治疗呢?

  据了解,大多数抽动症起病在两岁以后,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为发病高峰人群。大约有90%在10岁前起病,以5-9岁最为多见。其中,男孩明显多于女孩,至少要多三倍以上。

 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抽动症,至今病因还不甚明确。不过,比较明确的是,受惊吓、精神紧张或兴奋常常是发病的诱因,发病后会出现面部肌肉反复抽动或者喉咙里发出“咯咯”的声音,还有些孩子会骂脏话。

抽动症应该怎么治疗

  有时候抽动症会与多动症的症状重叠在一起,这些孩子喜欢搞事,制造一些声音,在受到家长或老师的批评之后,会显得更加得意,正是由于这种心理上的需求使得他们可能不自觉想要引起大人关注。

  “抽动症对于孩子的成长发育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副作用,家长不必过于紧张。虽然此病治疗较麻烦,但大部分预后良好。”专家说,建议家长采取‘三不’原则:不关注、不批评、不安慰。家长自己要放轻松,如果孩子经常受到家长关注、责骂或老师批评、同学嘲笑,会对其身心发展产生巨大伤害。

  通常,随着神经系统的完善,约有70%的抽动症患儿在青春期会自愈。但有部分患儿随着时间的推移,抽动部位增加,表现为冲动性地触摸东西、踢脚、走路旋转等。

  目前西医治疗均为控制症状,如果情况严重的话,可以服用抗精神病药,通常用药时应同时兼顾抽动和多动症状,否则很难奏效。当然药物治疗也并不能让抽动完全消失。所以,对儿童抽动症既不能轻视,也不要惊慌失措乱投医。

想要了解更多, 请添加 13813910937 联系老师